“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83年前的今天,《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首唱,从此在海内外获得广泛传播,激励了无数中华儿女。
vol 1 .
《黄河大合唱》与黄河文化的联系
《黄河大合唱》由冼星海作曲,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黄河大合唱》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在抗战烽火中被评价为“一曲大合唱,可顶十万毛瑟枪”。
《黄河大合唱》以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展示了黄河岸边曾经发生过的事情,整首词围绕“黄河”展开,核心便是对“黄河”这个角色的阐释。光未然笔下的黄河不是一个扁平的、单一的形象,而是一个立体的、饱满的黄河,一直到今天,激励着一代代中国儿女为来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而搏击、奋进。
《黄河大合唱》是中国人民的精神象征,它代表着黄河文化,是文化史上永恒的艺术精品。那么何为黄河文化?
vol 2 .
黄河文化内涵价值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灵魂和根基,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其核心价值是黄河文化当代价值的重要源头,对新时代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引导性价值。
黄河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和保障。黄河文化孕育出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凝聚了众多的异质文化,让黄河文化不断壮大,有了充足的底气,同时也保持了强大的生命力,提升了中华民族万千儿女们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
黄河文化是凝聚中国力量的动力之源。黄河水患凝聚了人们治理黄河的决心和力量,造就了中华儿女改造自然、发展社会、抵抗外来侵略和战胜自然灾害的信心和勇气,并形成了一种巨大的力量。
黄河文化是增加人民福祉的重要保障。一直以来,中华民族在不断地对黄河进行治理,并且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成就。黄河流域水患减少,增加了人民的福祉。现阶段,黄河文化以实现人民发展为根本,从改善民生的角度为人民提供了治理黄河后的成果,也为不断增加人民的福祉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性保障。
黄河文化为解决世界难题提供了中国智慧。黄河文化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时代特征,不仅仅体现在国家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等发展方面,是实现这些方方面协调发展的保障,同时也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国际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更多的智慧和指导。
vol 3.
黄河文化的传播路径分析
(一)以品牌战略为基础,讲好黄河故事
在源远流长的文化发展中,打造独特的文化品牌成为了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为文化品牌在实现品牌发展和经济价值的同时,也让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传播发展。比如,以梨园春和武林风为内涵形成的电视传媒品牌,不仅仅为戏剧的传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还形成了中华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文化名片。因此,在黄河文化时代价值传播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以品牌战略为基础,讲好黄河故事。
根据2015-2019年黄河流域沿黄红色文化数据,黄河流域以县区级单位的103个地区,共有革命遗址或纪念馆等景点共计205处。由此可知,在打造黄河文化品牌时,我们可以将沿黄红色文化作为切入点,通过传播黄河流域中华民族和外敌作斗争的故事,塑造和发展黄河文化品牌。
来源: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
除此之外,《黄河大合唱》是一首抗日歌曲作品,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抗日情感,有着浓厚的民族力量,这首歌曲可以唤醒人民的民族斗志。所以,在塑造和发展黄河文化品牌时,可以将中华儿女抵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事迹,用语言、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结合历史遗迹或者战斗遗址等展现出来,形成励志故事,以此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之情,忧国忧民的意识,凝聚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力量,并让这种力量和文化得到更加长远的传播发展,实现真正地讲好黄河故事。
(二)以文化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助力文旅融合传播升级
目前,旅游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有着很强的发展势头和带动力,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因此,在发展黄河文化时代价值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把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和旅游产业进行深入的渗透和融合,沿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扩大其他产业的发展,实现黄河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充分融合。
·黄河流域各省种类差异性不明显,具有较大开发潜力
本文选取黄河流域九省共42批省级非遗名单,截止时间为2020年3月20日。因各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划分略有差异,为方便统计工作,将各省非遗种类统一按照国家级名录整理为十大门类:传统音乐、传统戏剧、传统舞蹈、传统技艺、传统医药、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传统美术、民间文学、曲艺、民俗(数据来源于西外新传)。根据各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们发现黄河流域整体种类占比排名前三为:传统技艺、民俗和传统美术。因此,在调整文化产业结构时,我们可以多挖掘以上三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潜力。
来源:黄河流域整体非遗种类占比
·抓住受众关注点,合理规划黄河文化旅游产业
通过对黄河流域非遗项目的词频统计,我们可以得知酿造、剪纸、秧歌和疗法等为受众关注的高频词。因此,在规划黄河文化旅游产业时,可以侧重设计与酿造、剪纸等高频词有关的文旅活动,让更多人感受到黄河流域非遗项目的魅力,更好地传播黄河文化。
来源:黄河流域非遗项目名称词云
除此之外,正如麦克·卢汉所说,“媒介的塑造力来自其自身”。我们打造文旅产品的同时,更要注意利用传播规律、结合时代特征,将黄河文化从“品牌化”到“IP化”升级,以紧跟数字消费时代的步伐。在挖掘黄河文化的内涵的同时,要创新开发黄河文化产品,提升文创产品的品位和层次,借助于文化旅游的优势来为不同素养、不同民族的游客提供丰富的旅游产品,文旅融合发展,更好地助力黄河文化的传播。
(三)采取多样化的传播方式,构建立体的黄河文化传播体制
首先,考虑到当前大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可以采取分层传播方式,针对各个层面受众采取个性化的传播手段,提升文化传播的精准性。例如,针对渴望深入探究黄河文化的人群,可以加大黄河文化知识、商业价值等内容的传播力度;针对普通大众,可以通过文化表演、动漫视频等创意形式传播黄河文化,提升黄河文化的吸引力。
其次,黄河文化传播必须引进专业的团队和人才,增强文化传播的专业性与科学性。
最后,实现多平台交互传播。传播黄河文化不能只依靠单一的电视或者线下传播,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实现不同形式的传播,增强黄河文化传播的效果。
vol 4 .
结语
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黄河文化只能算是冰山一角。但是传承和发扬好黄河文化,却事关民族文化的自觉与自信,事关文化强国的建立。因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黄河文化的重要性,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找到对外译介与传播的切入点,创新传播方式,提升黄河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注重其他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让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