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生态环境部:加大美丽河湖保护力度 让市民“推窗见绿、开门见景”
生态环境部:加大美丽河湖保护力度 让市民“推窗见绿、开门见景”
时间:2024年08月30日 来源:央广网 作者:王迟 浏览量:87

央广网北京8月30日消息(记者王迟)“我们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推进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保护治理,实施长江经济带、沿黄河省区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推动解决1600多个突出问题,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完成比例98.4%。水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新的明显成效。”在8月30日生态环境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司长黄小赠介绍。

美丽河湖是美丽中国建设七大重点领域之一,生态环境部以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为重要抓手,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

同时,黄小赠强调,生态环境部指导地方编制了本行政区域的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实施方案,在国家清单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拓展,把群众身边的小微水体纳入管控范围,加大治理保护力度,让市民“推窗见绿、开门见景”。

安徽芜湖生态湿地公园

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

2022年3月,《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提出,到2024年县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要达到80%,到2025年达到90%。

黄小赠在发布会上介绍,目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昔日的黑臭水体,治理后变成了一道道亮丽风景线,提升了城市品质,改善了人居环境,有力促进了城市高质量发展。

生态环境部联合有关部门印发《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十四五”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行动方案》,每年组织开展统筹强化监督,指导督促各省实施省级环境保护行动,强化监测抽查,建立健全“返黑返臭”防范机制。

“截至6月底,地级及以上城市纳入国家管控清单的3082个黑臭水体,已完成治理3033个,占98.4%,成效进一步巩固。”黄小赠说。

同时,将治理范围扩大到县级城市和县城,组织地方进行全面摸排,建立动态监管清单,制定系统化整治方案。

记者了解到,上半年,县级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超过70%,其中长江流域接近80%。指导河北、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等7个东部省份,率先开展县城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出台政策文件,加强技术指导,要求到2025年,县城黑臭水体基本消除。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江苏南通:茅雉河畔水清岸绿

坚决筑牢饮水安全保障防线

饮用水源保护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黄小赠介绍,近年来,生态环境部围绕饮用水源保护,印发饮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环境保护技术要点、生态环境状况评估等政策文件,组织开展保护区勘界技术规范等制度修订,为水源地保护和环境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聚焦长江经济带水源保护,今年刚刚出台了规范化建设工作方案,进一步强化保护区边界标志设立、环境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建设等重点工作,推动提升沿江群众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黄小赠说。

同时,全面推进乡镇级集中式水源保护区划定、立标和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定期调度督促,加强技术帮扶,推动建立健全从源头到龙头的水质保障体系。

据黄小赠介绍,目前全国共有2.4万个乡镇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完成保护区的划定,其中乡镇级水源地1.99万个。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进一步健全完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政策体系、技术规范和管理要求,全面推进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切实提升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黄小赠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