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东黄河促进会理事—黄河专家杨玉珍: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山东黄河促进会理事—黄河专家杨玉珍: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抢抓国家战略机遇 创优山东发展态势
时间:2020年08月27日 来源:山东黄河文化经济发展促进会 作者:杨玉珍 浏览量:443

为更加深入地学习理解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主席的重要思想和重大部署,紧密联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带来的历史机遇,优化山东发展态势,学习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数篇文章。

一、学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整合山东黄河流域最大最优区块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

这篇文章是习近平主席2019年9月18日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讲话的第三部分,非常扼要和精炼。开篇就提出“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接着又概括地讲述黄河流域国家战略的主要目标任务:“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协同配合,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习主席的论述是对黄河问题的深谋远虑,为整体推进黄河流域包括山东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机遇。省委书记刘家义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多次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题会议,并到黄河流经各市考察调研,要求全省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指示,强调发挥山东比较优势,自觉服从和融入国家战略。为积极响应中央和省的部署要求,我在学习习主席文章时首先加深了对“黄河流域”概念的把握和理解。习惯上人们多把黄河流经的九省区面积统称为黄河流域,但是黄河流域实际上是指“黄河干支流的地上分水线和入海口断面所包围的面积”。国家及黄河部门所发布的各类别《黄河流域图》均是指这一区域。黄河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公里,仅占黄河流经九省区面积总和359.76万平方公里的22.1%。黄河九省区紧跟中央战略部署、借助新的战略机遇,谋求大幅度提升全省区高质量发展是正确可行的,同时九省区中构成黄河流域的部分是国家制定战略规划的重心指向,对此我们应积极做好流域内应做的大量工作。

黄河流入山东的区段属于下游平原地区,由于两条防洪大坝阻断了其他河道进入黄河,因而山东的黄河流域范围基本在两条大坝之间(见图1),仅有两个突出部例外:

一个突出部是黄河南北大坝到东营后向外张开呈喇叭口型的临海区域,黄河在此淤积造陆形成向渤海突出的近代黄河三角洲,习主席特别强调“下游的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暖温带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要做好保护工作,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提高生物多样性。”当习主席在2019年9月18日座谈会的讲话刚刚发表,东营市就抓住机遇,连夜组织撰写黄河口湿地生态保护的资料,上报国家决策参考。

图1 黄河流域图

另一个突出部是以东平湖为入黄口的大汶河流域,加上东平县和济南城区计219公里的黄河行河区(见《黄河流域图》红线圈定的区块)。这一圈定面积大约为2.5万km2,涵盖了济南市的绝大部分和泰安市全境,以及淄博、济宁的局部区域(本文暂称其为“济泰区”,见图2)。


图2 山东省黄河流域济泰区范围图

2013年3月国务院批复的《黄河流域综合规划》,针对黄河流域十三条大支流提出规划意见,其中说:“大汶河又名汶水,是黄河下游最大的一条支流,主流发源于山东省沂源县松崮山南麓,于东平县马口村注入东平湖,经陈山口和清河门闸出东平湖进入黄河。干流河长239km,流域面积9098km2,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3.7亿m3。”习主席提出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对黄河全流域包括各大支流的顶层设计。济泰黄河流域整体处于黄河下游中部区位,拥有山水林田湖草完整的地理单元,拥有极其丰厚的自然文化遗产,拥有带动全省甚至更大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潜质。济南、泰安如能实现双优联手,统筹谋划,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尽快制定高水平、高标准的未来发展新蓝图,为整个黄河流域打造一个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必将为拉动国家战略实施做出突出贡献。

二、学习《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找回山东悠久历史文化和生态文明自信,保护济泰区自然价值,增值济泰区自然资本

习主席说“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尖锐地指出“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再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发展理念。明确提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的英明论断,指导我们如何保护、如何增值大自然、大历史赋予我们的丰厚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如何重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瞻顾山东黄河流域,在地图上这一极易被忽视的“突出部”,却正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蟠然根脉所在。

1、天赋世界遗产——巍巍泰山彰显其“天行健、地势坤”的自然、文化基因

纵观中华陆地的史前地质、生态大背景,整个鲁西地区在太古代是一个巨大的地壳沉降带。距今25亿年时发生一次强烈的造山运动,沉降带深部岩层褶皱隆起,形成岩根虬蟠的巨大山系,独立耸峙于茫茫大海之中。距今6500万年的新生代,受喜马拉雅山运动影响,泰山沿泰前断裂继续大幅抬升,泰山南坡则形成陡峻高拔的多层自然台阶,造就了节奏感甚强的“朝天”景观,中华古人曾赞之为“擎天柱”、“大地根”。2015年习近平主席曾在访问越南的演讲中脱口而出:“登泰山而览群岳,则冈峦之本末可知也”(语出唐代王勃),展示了我中华“天以高为尊,地以厚为德”、“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文化深髓。今泰山拔起于山东丘陵,气势磅礴伟岸。南麓始自泰安城,北麓止于济南市,相向60公里。文化地理位置极其优越,为许多远古文化发源环绕区,也是当代万众百姓的游览地。1987年经由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批准为我国首位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

2、浩瀚自然资本——母亲河以绕泰行水为始不仅淤淀出黄淮海大平原,还孕育了灿烂深邃的黄河文化,沧桑万寿亟应受到最高尊崇和保护

在喜马拉雅山运动影响下,我国西部陆地剧烈抬升并向东部倾斜,呈现出西高东低的三级台阶地势。古老而众多的庞大水系终于获得由高原地区切穿山岭、奔腾而下的动势,汇成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河——古黄河。到了第四纪晚更新世(距今约10万年~5万年),原始的黄河终于穿过晋豫峡谷,东出孟津峡口,开始淤积中原陆地。据中原油田的勘探资料,黄河最初的冲积扇在河南兰考以西形成。当黄河的浩荡洪流继续前行时,由于无法穿越高峻厐大的泰岱山系,只能在其南北两侧绕行入海(见图3)。

图3第四纪晚更新世黄河绕泰行水示意图

地质时代留下的众多古河道冲积扇证明:史前期的黄河已在泰北的华北区位和泰南的徐淮区位交替行水,切割搬运黄土高原泥沙,南北喷涌,最终淤淀形成了一个重量级三角洲——黄淮海大平原。母亲河在锻造华夏民族自强奋进的同时,其壮美演绎已化作卷帙浩繁的史海巨献。但现已苍颜华发,施恩万载而流量大减,是到了我们认真思考不仅继续仰仗,更应尊崇爱戴和保护反哺母亲河的时候了!

3、找回文化自信——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齐鲁文化均为华夏民族文化的构成部分

从新石器时代的后李文化(距今8200年)起,山东的古文化类型历经北辛文化(距今约7300年)、大汶口文化(距今6500年)、龙山文化(距今4500年)、岳石文化(距今3900年)等,均属环泰沂山脉或大汶河流域的东夷人所创造的不同阶段的文化。加之亘古以来黄河动力的广域肇造和传递作用,各处文明的发韧点既有内质的同一性又有外在的多元性,如处于新石器时代的大汶口文化,是以太昊伏羲氏为首的东夷文化时期,极具亮度的早期“图像文字”是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与之连接的龙山文化又在邹平丁公遗址发现早于甲骨文800年的“丁公陶文”,见证了东夷族在文字创制、礼制、宗教以及城郭起源等方面都走在同时代文化的前列。《史记》载“泰山其阳则鲁,其阴则齐”,溯源齐鲁文化,亦以济泰区为上游发祥地。大汶河以南的曲阜、尼山一带,即孔夫子及儒家文化诞生地。我国的两位资深学者徐旭生、蒙文通均主张“夷夏东西说”,即“东夷”和“华夏”系分居于黄河流域东方和西方的两大实力集团,后“东夷寖盛,分迁淮岱,渐居中土”,东夷集团与华夏集团进入了一个长期的融汇过程。故今山东全境和江淮地区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

4、依托高山大河——济南曾因扼守南北要津成为国家命脉和枢纽

黄河的“绕泰行水”造就了另一个“黄河重要枢纽”,地处泰山脚下、古济水之南。据勘测,今济南市深层沉降带广布巨厚的泥沙冲积层,或即黄河“绕泰行水”的历史见证。古黄河在济南区位的往复冲积,与泰沂山脉北麓的山前冲积平原互相叠压抬升。后黄河各期流路长时期在华北平原北部行河,留出了鲁中山地北侧的大道,成为沟通华夏与东夷两大族群的纽带。龙山时代起于济南章丘的城市群,包括城子崖、丁公、桐林、边线王以及稍后的青州、临淄等,均为东西向排列,正好控制着这条交通大动脉。汉、唐时从“中原帝都”经此路可与东方的渤海、朝鲜、新罗、日本等国交流,东方诸国的使臣、商人、僧侣也纷纷在登州、莱州舶岸,经此路西去中原。元、明、清时代我国均在北京建都,国家主干道路形成以北京为起点向南部省城发散的格局,特别是南粮北输的漕运工程成为国家生存大计。时京杭大运河因山东南旺镇河段地势高启,常常搁涩舟船不堪重载。明工部尚书宋礼采纳汶上老人白英建议,于东平州向东60里修筑戴村坝,引汶水至南旺湖增水以济运,由此京杭运河大畅400余年。此时济南己成山东首府所在地,纵向的黄淮海大平原和横向的黄河流域终于形成多条水陆动脉在山东盘桓交错的大格局。清代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说:“山东之于京师,犬牙相错也……何者?积贮,天下之大命也。漕渠中贯于山东,江淮四百万粟皆取道焉。” 济南府则以清运交汇、泗水连淮、码头广布承担汇粮北上的重任,成为强力支撑国家命脉的水陆枢纽,自元明以降渐成山东辐射区首屈一指的古代中心城市。山东大地自古形成的坚决拥戴中央“不割据、不称帝”的文化传统,至今仍令人叹赏!

三、学习《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济南、泰安两市联合编制《山东黄河流域(济泰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已成为当务之急。

习近平主席分析我国区域经济形势时说:“我国区域发展形势是好的,同时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情况新问题。”区域经济发展分化态势明显,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已初步走上高质量发展轨道,一些北方省份增长放缓;发展动力极化现象日益突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发展相对滞后。我深感习主席的讲述喜中有忧,对一些具有经济发展优势的区域寄予厚望。山东省已在积极发挥自己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度聚集,借助济泰区今已成为山东实施“国家战略”的最大最优区块之机,宜抓紧集结优势资源,联合编制一部《山东黄河流域(济泰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首先完善和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对重点开发区、生态脆弱地区、能源资源地区等制定差异化政策,分类精准施策。树立流域生态大保护就是反哺母亲河的理念,加强“南山北水”生态大治理;保障黄河下游及其最大支流大汶河长治久安;推进全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涵的时代价值,以高度文化自信守护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根脉;增强大城市、都市圈和城市群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推动“山东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目前山东省正在谋划区域协调发展新思路,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省会济南已呈现“东强、西兴、南美、北起、中优”的城市发展格局,正在扎实培植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黄河下游七市参加的“省会经济圈一体发展”决策部署已经到位,并呈现出蓬勃奋起态势。济南、泰安两市合做一个空间战略规划的时机已经成熟。从山岳到盆地,从万壑松风到黄河波涛,从猿人洞窟到繁华闹市,绘制一部生态层次分明的空间规划蓝图,既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战略引领作用,更要及时上报中央力争深度融入国家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

作者:黄河三角洲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  杨玉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