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黄河岸边,齐河县将生态和文化资源优势变为发展胜势
黄河岸边,齐河县将生态和文化资源优势变为发展胜势
时间:2023年11月18日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赵琳 张海峰   本报通讯员 刘磊 姝怡 传栋 浏览量:123

  黄河岸边,齐河县将生态和文化资源优势变为发展胜势

  “黄河元素”扮靓美好生活

  □本报记者 赵琳 张海峰

  本报通讯员 刘磊 姝怡 传栋

  11月12日,齐河县“黄河渡”文化广场上,伴随着黄河浪涛之声,一位戴着草帽的大爷正在放声高歌。不远处,家长带着孩子散步,年轻人骑着自行车来此拍照“打卡”。市民王致远告诉记者,“黄河渡”广场没建之前,这里就是一片黄泥堤岸,想来看看黄河也无处落脚。“现在多美啊,我有时间就会来转转!”

  “黄河渡”文化广场位于黄河岸边,站在广场上向东望,在浩浩荡荡黄河水的映衬下,“黄河奔腾 文明潮涌”“对话黄河遇见文明”“黄河渡”等景观,如珠玉般镶嵌在一片绿色中。

  依黄河而生,因黄河而兴。齐河以黄河国家战略为指引,加强保护治理利用,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将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全力讲好“黄河故事”。近年来,全县共涵养1.5万亩齐河黄河水乡国家湿地,打造了黄河齐河段和黄河、大运河牵手段“双生态廊道”,建设由“黄河渡”“黄河谣”“黄河吟”“黄河颂”四大文化广场等组成的“黄河新时代文明实践带”,串联起沿黄60余公里的景点,将岸边“散落盆景”打造成“连片风景”。

  “三分之一水面、三分之一绿化、三分之一建设”,按照这个发展思路,齐河高标准编制生态城总体规划及生态景观、综合交通、土地利用等专项规划,通过招引重大文旅项目,在保护的前提下推动科学开发。齐河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丁梅介绍,从2011年首个文旅项目泉城海洋极地世界开业运营以来,已先后引进20余个文旅项目,涵盖休闲度假、科普研学、文化体验等多种业态,总投资近千亿元。昔日的黄河荒滩,如今已变身为一座文旅新城。

  初冬时节,黄河河畔,在建的齐河黄河文化博物馆群已初现雏形。作为国家文化产业发展项目库首批入库项目工程,该项目将展示黄河地质、黄河治理、黄河历史变迁、黄河红色文化等内容,成为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重要载体,也将为未来市民游客文化生活提供更多选择。

  大河孕育文明,流淌数千年,如今的黄河文化,嵌在齐河人的生活里。来到中国驿·泉城中华饮食文化小镇,赏黄河泥烧制的黑陶,听响彻水天之间的黄河号子,尝地道的齐河锅饼……烟火气十足的齐河“黄河大集”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丰富着人们的文化体验。

  走进齐河县中国驿山东手造展示体验中心,以“手造传承”“手造研学”为主题的空间,勾勒出沿黄文化的潮流风向标。非遗传承人刘旋子每个周末都会在“手造研学”空间和市民游客度过快乐时光。刘旋子说,很多人非常喜欢自己动手体验黑陶制作,通过这个过程,可以向大家普及这项取材黄河的本土技艺是如何传承的。以龙山黑陶为代表的雕刻工艺类作品,与齐河小周月饼、葫芦雕刻等产品一起,成为当地“山东手造”展销中心的畅销品。

  沿着黄河,可观看、可参与、可带走的文化体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黄河生态文化、黄河安澜研学等10余条主题线路蓄满文旅融合和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每隔一段时间,齐河县农业农村局土肥站站长司庆晨都会到祝阿镇望岱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菜农们探讨农田管理中遇到的问题。站长程晨晨介绍,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不仅是群众的文化阵地,也是乡村振兴的发展平台,通过线上直播带货,齐河乡间“好物”变成了热销“香物”。

  截至目前,齐河县各乡镇文明实践站设置带货直播间20余处。今年前十月,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共组织直播带货活动40多场次。记者了解到,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带货营销额的2%用于文明实践活动开展,赋予乡村文化振兴更多内涵、更暖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