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蜿蜒长堤绕巨川——利津黄河河务局工程管理侧记
蜿蜒长堤绕巨川——利津黄河河务局工程管理侧记
时间:2022年07月20日 来源:山东黄河河务局门户网站 作者:郭佳佳 崔慧聪 浏览量:526

本站7月20日讯   长堤诉初心,管护见担当。

盛夏的利津黄河,从葳蕤丰茂的壮美堤防到坚固如磐的险工控导,从科技点亮智慧治河到“两化”淬炼拼搏作风,利津河务局秉持“双高六出”理念,持续提升工程管理精细化、智慧化、标准化水平,在山东黄河2022年汛前工程管理检查中,该局捧回了总分第一名的骄人成绩。

利津治黄人正用赤诚担当见证靓丽工程,用满身干劲守护万里巨川。

追求精细,工程管理稳落实

“刷百米桩看似简单,实则也要费一番功夫。油漆要浓稀得当,手里的毛笔不能晃来晃去,尽量与桩面垂直,手不抖了,才能描得稳……”宫家管理段职工崔健正趴在地上,盯着眼前高约20厘米的百米桩,一边如数家珍般介绍,一边聚精会神地描红。

像这样的百米桩、公里桩,在宫家管理段所辖工程上便有140余个,每刷一处需要花费5到10分钟的时间,只有反复描刷十几次,才能将油漆牢牢地嵌进数字里,远远望去,既美观又醒目。从清晨到日暮,在俯卧、站起、再俯卧的起落之间,顺颊而下的汗水、沾满衣衫的泥土让一处处桩号焕然如新,目送母亲河东流入海。

描刷百米桩(崔健 摄)

沿着78公里堤防和14处险工控导一路走来,精细化管理从来不是一句空话。

“垒砌备防石要保证高度在1到1.2米左右,淤背区围堤要达到顶宽2米、高约0.5米的修整要求,还有堤坡草皮的覆盖率要不低于98%,草高不超过10厘米,如何把这些纸上的数字落到地上,离不开咱职工们的精细化管理。”该局工管科科长宋莎莎直言。

整齐划一的备防石(许明 摄)

小到一砖一石,大到一树一木,利津治黄人以大堤为纸,以匠心为墨,以汗水为笔,在刻画精细、秉承规范中装扮着堤防的一点一滴。大堤上,10处堤防工程标准段线连点、点带面,在精益求精中收获着平顺的堤坡、干净的堤顶、整齐的备防石、完备的工程设施,共同勾勒崭新图景。险工处,水文化与治河工程相得益彰,在传承创新中浇灌着凌汛文化、法治文化、治河文化,并肩点缀工程亮点。河畔旁,百里生态长廊筑起苍劲翠屏,在辛勤付出中呵护着堤顶行道林、淤区适生林、护堤地保护林,携手装扮盎然绿色。

绽放智慧,推陈出新显成效

雨后初霁的王庄险工被一阵阵对话声唤醒。原来,居住在附近村庄的大爷们正围着王庄管理段职工赵龙问个不停。

“你们巡堤怎么不拿纸笔,光看手机啊?”

“大爷,我们现在用上高科技了,通过手机拍照把巡堤查险的情况问题记录下来,再传给县局的同事们,一目了然,可方便了。”赵龙耐心地解释着。

近年来,该局加快信息化平台建设,创新打造“水利工程智能运行管理平台”,巡查人员运用手机APP采集巡查信息,实现巡查在线可视化,建立起“掌上巡查”模式。

“掌上巡查”APP(綦跃飞 摄)

在距离王庄险工25公里以外的中古店控导,集贤管理段职工邵帅正熟练地操作着无人机。当机翼掠过鳞次栉比的坝头,镜头记录下河畔的点点滴滴,一场驰骋云端的工程巡查之旅准时启程。

“利用无人机开展工程巡查已经成了我们日常工作的一部分,通过实时影像回传、停机定点监控等手段,将难以进入地方、难以发现的问题尽收眼底,极大填补了之前巡查的空缺,提升了工作效率。”邵帅满目兴奋地说道。

利用无人机开展工程巡查(赵嘉文 摄)

如今,该局将“掌上巡查”与“空中巡查”紧密结合,真正实现了“天上巡、地上查”的立体巡查模式,延伸了工程巡查的高度、广度和精度,进一步织密了巡查网,为实现工程安全保驾护航。

升级标准,“两化”建设见真章

靓丽工程的背后,何止于层出不穷的治黄科技,更在于扎根基层的尖兵哨兵。

“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三四!”列队、报数、齐步走、跨立……一个个军姿动作标准准确,一声声齐声口号嘹亮高亢,常态化的军事化训练,成为张滩管理段开展标准化建设及准军事化管理的“规定项目”。

军事化训练(刘倩 摄)

自实施“两化”建设以来,该局所属4个管理段坚持在标准化建设中筑牢堡垒,在准军事化管理中昂扬精神。合理划分办公区与生活区,办公室、会议室、活动室完善规范,职工宿舍、厨房餐厅、文体活动场所温馨舒适;严守规章制度成为自觉,准军事化训练融入日常,内务整理化作习惯……身着统一工装的基层治黄人徜徉在播撒幸福的段所庭院,躬身于倾心付出的治黄事业,在落实业务融合好、管理信息化高、党建文化深的要求中更加坚定、更有干劲、更具信心,一支担当作为、攻坚克难的治黄铁军迎面走来。

蜿蜒长堤绕巨川,澎湃大河有新天。未来,利津河务局将以更细管理建设靓丽工程,以更优水平凝聚治河智慧,以更高标准淬炼硬核队伍,让处处坚固的防洪工程成为守护黄河岁岁安澜的坚实依靠。(郭佳佳  崔慧聪)